中新網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被割裂被切斷,社會信息的碎片化湮沒了存在的意義,進而覺得人生無聊乏味”,歷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蕭淑貞如此解釋為什麼當下年輕人的自殺事件層出不窮。
  22日,蕭淑貞在首都圖書館以“為精神留一點空間”為主題開講,這位被譽為“大陸龍應台”的學者為聽眾送上了一碗深刻的心靈雞湯。
  她指出,當今社會,物質的富足似乎整體削弱、降低了一代人精神的強度和高度,精神的幼稚和脆弱似乎也成了“現代”和工業化的宿命。但是圓滿、高層次的人生需要不斷豐富自己對於“永恆”的感知,唯有給信仰和精神留下空間,才能建立起穿透世界束縛的能力,真正踏上尋找自由之路。人們對於本質的、永恆的東西的追尋過程便是精神生活和精神活動。
  針對當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現代人精神迷茫的社會現象,蕭博士現場開出“精神缺失症”的治愈良方:因為沒堅信、堅守的東西,就會有很多的,但說不清的迷茫——這正是由於價值觀的缺失。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身心分離、個群分離、物我分離的現象,她特別強調,人們應處理好與自我、與社會、與他人、與自然的關係,在“聯繫”中發現和重建生命的意義。
  蕭淑貞博士此前出版的《發現人性》一書,以知識分子的良知,提出人性是推動社會向文明邁進的永恆動力這一觀點,以具有穿透力的客觀、冷靜、理性而又不失溫暖、熱情的筆觸,帶領我們在歷史、文化和教育中探尋通往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人性,在人們容易忽視的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中,體察社會進步的方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反思我們生活其中的歷史、社會和文化。
  據悉,蕭淑貞所著《發現人性》一書,系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者的人間情懷書系”中的一本。目前這套書系已經出版的圖書還包括齊宏偉的《信與思》、劉陽的《從失去開始的永遠》。(完)  (原標題:“大陸龍應台”蕭淑貞吁“為精神留一點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y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